ETTODAY

【育兒生活】 溫柔教養對我的孩子行不通? 25 Mar 12:02 AM 溫柔教養vs.虎媽教養,無所適從? 親子館的家庭五花八門,有的全家人冒著寒天全員出動,只為了好好呵護金孫寶寶;有的新手爸媽開心喜悅的跟著孩子一同探索這個全新的遊樂世界;有的媽媽精明幹練地抱著一個還在懷裡睡的正香的寶貝、牽著

【育兒生活】 溫柔教養對我的孩子行不通?
25 Mar 12:02 AM

溫柔教養vs.虎媽教養,無所適從?
親子館的家庭五花八門,有的全家人冒著寒天全員出動,只為了好好呵護金孫寶寶;有的新手爸媽開心喜悅的跟著孩子一同探索這個全新的遊樂世界;有的媽媽精明幹練地抱著一個還在懷裡睡的正香的寶貝、牽著一個走路不穩的小姐姐,同時還眼明手快的指揮跑在最前方的哥哥要小心注意不要撞到人。但每每到了要閉館的時候,就是開始考驗這群爸爸媽媽、爺爺奶奶們的時候了!孩子開始賴在地上打滾大哭不要回家,或是含著眼淚不肯交出剛剛等待好久才輪到他玩的小車車,我看到有的爸爸開始緊皺眉頭,媽媽音量變得大聲喝止,於是有的孩子放聲大哭,有的不僅打滾,還開始用力捶打蹲在身旁勸說的媽媽。面對這些哭鬧起來一發不可收拾的小惡魔,爸比媽咪們的教養方式該如何選擇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認識現代育兒趨勢──溫柔教養
比起過去透過高壓控制的虎媽式嚴厲管教,溫柔教養似乎已慢慢成為了育兒的首選趨勢,所謂的溫柔教養強調的是:

1.不用體罰、打罵方式來管教孩子
讓孩子了解問題的原因並學會自律,而非因害怕父母威嚇所以被動的服從。

2.尊重孩子選擇
了解孩子的個別差異並適性發展,而非強壓灌輸父母自身的期待。

3.同理與接納孩子的情緒
接受孩子的限制並且給予包容,讓孩子也能覺察自己的情緒反應,並學習更佳的情緒管理。

4.正向肯定的語言
透過鼓勵取代懲罰,除了改變負面行為外,亦能增強孩子的正向行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孩子令人抓狂時,虎爸虎媽才管用?
現在的人們生的少,養育孩子的資源多,每個寶貝在成長過程中無不受到許多的疼惜與關愛,許多爸比媽咪都希望孩子在溫暖正向的氛圍中,能夠更加好好的穩定長大;然而遇到上述令人抓狂的情形,很多家長還是會直覺性的使用虎爸虎媽式的管教,原因是嚴刑責罰能夠立即有效的抑制負面行為,二來權威式的管教可以建立父母權威,不讓孩子爬到父母頭上,避免再犯。

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

家有性情兒好苦惱,爸媽怎麼辦?
想用溫柔教養法,但像上述的情況,屢見不鮮,招數用盡的抓狂或挫折爸媽?到底該怎麼辦呢?

什麼是「性情兒」?
雖然知道溫柔教養益處多多,但並非每個孩子都這麼容易安撫與受教,尤其又以「性情兒」(spiritedchild)的家長,更是感到加倍辛苦;性情兒一詞來自MarySheedyKurcinka於2006年出版的「家有性情兒」(RaisingYourSpiritedChild)一書,指的是比一般孩子擁有更多激烈情緒反應、知覺敏銳而容易分心、對任何事物都相當敏感、頑固堅持而不喜歡變化,並且總是充滿活力的兒童,他們不像過動兒,但是孩子一般會有的令父母困擾的狀況,在他們身上變更加明顯,好比說給予吃麵或吃飯的選擇,性情兒會堅持只肯吃麵包,或是因為下雨而改變了上學的動線,性情兒會抓狂哭鬧到父母得從原點重新帶著孩子走一遍才肯罷休…等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溫柔or處罰都行不通?進入孩子的世界了解他
面對這類的性情兒,順應其性情,找出孩子的優勢幫助其發揮、適應是很重要的。父母在溫柔管教時往往會感到山窮水盡而疲乏,但處罰管教對這類的孩子更是無效,性情兒無法在自己固有的遊戲規則裡頭跟強硬的父母妥協,只會更剽悍地頑固反抗而兩敗俱傷,此時溫柔教養才能幫助父母真正的了解孩子,進入他們的特別世界一起感受經驗,陪他們順利長大。

你不知道小孩有多難對付-知道容易做到難!
情境1:你讓他選要粥還是鬆餅,他就選法國吐司…
溫柔教養很大的特色是給予孩子選擇的空間,並且尊重孩子,因此給予設限與選項是很不容易的,除了要能訂定針對孩子的需求(飲食、遊戲等),又要符合父母對於安全、健康標準的選擇外,父母應先去思索「自主做決定」,以及「不想改變」對孩子的重要性,並給予回應與同理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:「我知道你之前在學校下午的點心都是法國吐司,但是今天家裡只有粥或是鬆餅,如果你沒有辦法從這兩樣中做出決定,今天會由媽媽幫你選出來。」

保持溫和的態度,但是要能堅定地遵守原則
讓孩子知道「我理解你≠我同意你這麼做」,孩子可能會開始哭鬧、在地上打滾,此時若是父母怕吵、怕丟臉就馬上妥協,溫柔教養會立即失效,孩子會記住父母的弱點,以後同樣的情形會再度發生;但當發現他無法透過無理取鬧達到目的,之後哭鬧情形的時間與爆發程度都會越來越少,父母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心堅持下去,改善的情況雖不像虎媽式管教立即見效,但長久下來比較會有治本的功效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

情境2:天氣很冷,兒子還是堅持要穿短褲,只好讓他穿短褲出門…
讓孩子自己體驗後果
能夠開放讓孩子自己去經驗行為的後果,來養成自律習慣的父母是很值得欽佩的,運用後果的方式有兩種:

1.自然後果
指的是在安全無虞的情形下,讓行為自然發生的結果去教導孩子,像是孩子不愛穿外套出門,媽媽可讓孩子在外頭待個10〜20分鐘後再讓孩子進來,聽聽他的想法,也許孩子會給自己台階下而辯解剛剛覺得不需要穿外套的理由,不要急著反駁孩子,應溫和的表示了解,並再次給予穿上外套的建議。

2.邏輯後果
許多行為後果可能是會傷害孩子的,因此父母需要設計邏輯後果來讓孩子學習,像是亂丟的小車子可能會不見、被踩壞,但是父母不需要真的在孩子面前踩爛小車來懲罰他,可以把小車收起來,告訴孩子因為他沒有放回車子的家,因此會有一個整天是無法玩他心愛的車子的;下回再發生時,父母可先把邏輯後果告訴孩子,孩子便會馬上記起「玩具要收好,才能夠下次再玩」的遊戲規則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但父母應依循3原則
然而,在開放孩子自己去經驗的同時,父母也可依循下列的原則:

1.安全是首要考量
如果孩子想直接衝向大馬路,請直接把孩子抱走,雖然孩子可能會因此受到驚嚇,但事後的安撫與關係修補,仍能讓孩子回覆平靜並且學到重要的一課。

2.給予危險性較低的選項讓孩子做選擇
如果外面已是寒流來襲,此時並不建議讓孩子光著腳丫就跑到戶外去感受溫度,但可以開放孩子站到陽台待個5〜10分鐘,讓他去評估更冷的戶外是否要穿得更加保暖。

3.陪伴孩子去嘗試
爐火很燙時我們不可能讓孩子直接去摸,但可以抓著孩子的手,一起在滾燙的鍋邊輕輕揮動感受溫度,同時提醒:「你看,再靠近的話手就會燙傷了!」

情境3:「紅包袋毁了!媽媽幫我修理變新的!」怎麼可能把揉爛的紙變新?母子倆為此拉鋸了1個多小時…
面對有奇怪堅持的性情兒,考驗著父母腦筋急轉彎的能力,看看能否在孩子火山爆發前找到他最介意的關鍵點。大部分的時候,父母都會束手無策,那麼此時好好安撫孩子的情緒是很必要的。

同理孩子的情緒
溫柔教養的父母會感到挫折,覺得光說道理對孩子都沒有用;而面對父母的長篇大論,其實孩子並沒有感受到自己被理解,才會更鬧脾氣。因此在說理前,爸媽可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,說出他的感受,像是:「這個紅包是媽咪親手做給你的,跟外面買的不一樣,所以你才會這麼珍惜對嗎?不能把爛爛的紅包袋變回新的樣子你一定很失望、覺得很。」當孩子感受到自己被了解、有人站在同一邊時,才會開始靜下心來,聽聽別人怎麼說。

了解行為背後的需求
有的時候孩子已經夠大了,足夠知道事情是不可能的,但還是不合理的要求父母,此時父母得透過自己對於孩子的理解,探索可能的原因,好比說孩子是否因為早就跟同學們誇下海口,要帶紅包去學校給同學們看?還是孩子暗自把媽媽送的紅包袋當成自己的幸運物,一旦毀了就沒有安全感了?當找到真正的原因後,媽媽可邀請孩子一同想出其他的解決方法,孩子能自己選擇解決的方式,也會對結果感到滿意、表示同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情境4:小孩個性超級堅持,還沒2歲已經會3歲的談判能力;愛思辯的小孩,爸媽常有山窮水盡的感覺…
父母應言行一致,絕不敷衍或胡扯強辯
當我們決定要和孩子溝通、給予選擇的時候,我們本來就要有心理準備──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跟意見,因此給予包容接納是很重要的,此時爸比媽咪要能不被激怒、不慌張,並且謹記絕對不用藉口跟孩子硬辯強拗(如:今天沒有錢可以再買玩具了,之後孩子知道爸媽有錢,就會以此爭辯),既然孩子開始愛思辯、擁有清楚的邏輯了,讓孩子知道現實的狀況、父母的考量以及可能發生的後果,也是溫柔教養的一部分。

對於爸媽來說比較困難的是,必要的時候得向孩子承認限制、解釋例外,例如:「媽咪去接你的時候等太久真的好餓唷,只有麥當勞可以買,但是吃了一次就知道真的太油膩了,可能一個禮拜都要好好做運動、不能喝有糖的飲料,才會身體健康!」爸媽也是跟著孩子一起成長學習的,孩子如果能在爸媽身上學習到「保有彈性」、「勇於認錯」的特質,對於孩子成熟發展會更有幫助。

不能「只有溫柔,沒有教養」!
所謂的溫柔教養,並不代表父母永遠都是慈祥和藹的面貌:不與孩子起衝突、孩子一哭就妥協放棄、不出手管教孩子。這樣的父母「只有溫柔,沒有教養」,是很可惜的。

有的父母在孩子玩具被搶、大哭大鬧時仍然語氣溫和的說:「下一個就輪到你囉,我已經跟哥哥說好了,不要哭了,沒什麼好哭的。」但從頭到尾都沒有試圖同理孩子、跟哥哥溝通,只是一味的想用心平氣和的口吻來讓孩子安靜下來;或是孩子一哭就急著安撫孩子說:「好了好了,那先給你玩,下次就不可以囉!」孩子沒有辦法學會應該要有的規矩,久了還是會發現──父母的溫柔只是一種敷衍,父母也會很挫折的覺得孩子怎麼溫柔安撫都不見效果。

父母的身教言教必須一致,同時也檢視自己對於孩子的期待與要求是否合理,孩子在溫柔教養的過程中,最大的學習不是來自於父母溫柔地說了些什麼,而是透過父母「溫和、堅定但一致」的態度,知道什麼樣的行為表現才是合宜的,不是因為恐懼、害怕被父母責罰,或是為了討好、應付父母才為之。

給爸媽的小提醒
父母是人不是神,同樣的,我們的孩子也不會是神童,只是人而已,在「家有性情兒」的書中,作者給家長的座右銘是:「追求進步,而非追求完美。」這句話很適合送給每位爸比、媽咪心中常記。

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,因此當然沒有一套標準流程可以套用在每個家庭中,我很鼓勵家長在面對孩子古怪稀奇的言行時,也可換個角度,欣賞他們總是源源不絕、鬼靈精怪的點子,並能對他們獨特解決問題的方法給予肯定;我曾帶領過孩子進行枯樹葉創作的美術遊戲,孩子們因搶奪而把葉子撕破了,最後居然能和解並共同創作,把有缺口的枯葉變成紙上一條條張嘴的小魚,雖然他們不是那麼的乖巧又100分的完美,但是看到他們的努力與改變總是教人感動!

文╱臺北市萬華親子館副館長兼諮商心理師 陳彥琪
輯╱張玉櫻
攝影/潘朵拉兒童專業攝影
本刊資料照/溫柔媽咪:王凱曄;貼心寶貝:賴雨霏(人物與內容無關)

陳彥琪
現職:臺北市萬華親子館副館長兼諮商心理師、旭立心理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
學歷: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畢業
經歷:財團法人利伯他玆教育基金會諮商心理師、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特約諮商心理師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社工科社工員

*【育兒生活】官方網站。http://www.mababy.com/

*更多內容請參考:【育兒生活】2016年03月號。http://www.mababy.com/newkm/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1px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nfohankao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